行业新闻
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特殊结构设计让成都永陵墓室建筑“保质期”逾千年

来源:灌浆料      2017-2-22 20:09:43      点击:

  永陵堪称陵墓建筑史上的一例经典之作,经历千年的风雨剥蚀,却仍然固若金汤。永陵中王建的墓室,坐向呈正南北向,方位定向极为精确,说明当年建造永陵时曾由专家进行过精确测量。

  因地制宜曾被误认为“抚琴台”

  王建的陵墓是唯一一个被发现建于地面上的王陵。“永陵在没被发掘前,曾因为凸起像一座小山,老成都索性将小山比作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‘抚琴台’,然后也就有了附近的‘抚琴大街’‘抚琴台街’‘抚琴小区’。后来,人们为了躲避日军飞机轰炸,在‘抚琴台’挖建防空洞,无意中发现砖基。这一意外发现引起了考古学家极大的兴趣,由此揭开了永陵挖掘的序幕。”


 

 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,所以墓穴多在地下。为何永陵的墓室如此一改传统,把墓室建在地表呢?“史籍没有记载,具体原因未知。但是我们可以了解成都的地貌地质情况,猜测一二。” 马文彬说,由于成都地下水丰富,有着“挖地三尺即见水”之说。特别是古代成都地下水位高,可能为防地下水侵蚀、淹没地宫,人们大胆想出了将地宫修建在地表的方法。此外,在王建的墓冢底部,古人还用纯净的黄黏土夯筑了一层厚1米的夯土台基,形成结构紧密的防水层,在防水层的中、上部还设计有两层由北向南略微倾斜的小卵石层作为疏水层。防水措施科学而严密。“很明显,永陵墓室建在地面,不墨守成规,是因地制宜,也是大胆创新。”


 

  历经地震而不倒 券拱结构功不可没

  除了将永陵墓室建在地面外,王建墓室的坚固结构也可圈可点。马文彬介绍,王建的整个墓室全长30.8米、宽3.8~4.4米、高4.4~6.4米,分为前、中、后三室,由于建在地面,因而对如此宽大的墓室和建筑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“永陵发掘后,成都曾发生过多次地震,地震发生时,成都市内层层晃动,普遍有感。然而,事后人们对王建墓室进行观察,却发现这些对墓室并没有什么影响。”

  那么,这座经历千年风雨的墓室,为何能如此坚固,它又是如何修建起来的呢?这一奥秘的关键就在14道券拱上。到底什么是券拱呢?马文彬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,就像一根树枝,我们拿着它的两端向中间一折,树枝就被弯成“弓”形,在建筑上,如果用石块或砖块砌成这种“弓”形,就成了所谓的券拱。


 

  “永陵内,就有14道这样的券拱。但神奇的是,永陵内的券拱有内外两层,外层用的是青砖,内层用的则是石砖。而这些石砖跟平时所见的砖形不同,普通砖的形状是长方体,位于永陵顶部的石砖却是棱台体,这种砖从侧面看就是一个梯形。”为何要用这样的砖呢?马文彬说,用这种形状的砖,是因为券拱相当于一个空心的半圆柱体,它的内表面的面积自然会小于外表面,所以把这些棱台体的石砖按照统一的方向,即宽的一面放在最外层,便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券拱内外两面的面积差。如果单独拿掉一块的话,就能发现这块石砖像木工常用的“楔块”一样是塞进券拱里的,这种结构大大增加砖块间的摩擦力,再在缝隙间灌注黏土和石灰,那么它就会更加牢固,根本不会掉下来。此外,根据地宫前室地面的两块石板上刻的“金水”“东川”字样我们猜想,这些坚固的石砖应该来自距前蜀都城数十公里外的川东北一带,那里地处龙泉山脉,所产的“硖口石”十分有名,至今仍是上好石料的产地。

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代表实际建筑